拉卡拉:我们为什么要做数字化转型?
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在改名为“XX数字科技公司”或“XX数字技术公司”。
大到千亿规模的上市企业,小到几个人规模的软件外包公司,都在紧赶慢赶的向着“数字化”靠拢,仿佛企业改了名字、少数部门用了AI技术,就完成了数字化转型。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并不理解什么是数字化。
什么是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并非只是口号,而是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趋势,正如当初传统行业向信息化转型,将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甚至是业务链路逐一从线下搬到线上,或是线上+线下的模式,这便是企业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的高度便利性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在经营管理及业务链路上的效率性,使得优先完成信息化转型的企业尝到了转型的甜头,即刻对守旧的同行们形成了降维打击。
而如今,数字化转型是又一次对于信息化企业的降维打击。
就拿信息化企业内部最常用的OA系统举例:
当一家传统企业接入一个项目订单时,负责的员工就要拿着相关的流程文书到处找各部门领导签字,面对不同部门领导提出的疑问,负责员工还要给他们一个个解释项目的背景与逻辑;有的甚至要公司总经理签字,而领导们又大多忙于公务外出以及开不完的会议,等整个项目审批完,可能都过去了十天半个月。
信息化时代的企业引入了OA系统,将繁琐的线下纸质审批变为了线上OA流程,员工不再需要到处“堵”领导,一个OA将项目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提报后等待数日便有了反馈。
那么,数字化时代怎么做?
当企业接入一个项目订单时,项目会进入企业的项目模型库,通过智能化的大数据模型分析,告知每个关键节点的部门领导,这个项目预计产出什么、有哪些风险以及应该如何落地等。
简单来说,当企业迈入信息化转型,只是将线下实体变为信息化,仍然由人做决策;而当企业迈入数字化转型,则是将信息数字化,由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做最优决策。
我们为什么要做数字化转型?
上述案例并非是天方夜谭,现如今大企业们正争先恐后的争抢算力,用于完善自己的AI大模型,通过AI模型帮助企业在产品、服务以及重要节点上做出最优决策,与拍脑袋做决定的企业来对比,又是一次降维打击。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企业若想跟上时代不被淘汰,完成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
企业要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
第一阶段|数字化基础建设
企业需要从上游到下游、从内部到外部,全面的分析自己的业务特性,为数字量化的接入做准备。数字量化,即是将企业的各个节点作为量化指标,比如:
从业务咨询到业务接入的转化指标是什么?
项目接入的利润率指标、成本指标是什么?
通过技术研发实现此类指标的数字化采集、汇总及加工,目的是将企业核心人员的主观决策转变为大数据智能决策。
在拉卡拉曾经服务过的众多企业中,有许多企业的负责人仅仅关注最终的产出指标,却从未系统性的分析每一个节点的量化指标,而信息向数字化的转型,应是由业务的“局部支撑”转向“全局接入”,例如:
零售企业引入进销存等系统,将进货、库存、订单等信息转化为数字,进行采集、分析与关联;
餐饮企业引入智能收银、会员管理等系统,将支付、顾客转化为数字的同时,增强对顾客的定向营销与购物体验。
第二阶段|数字化辅助决策
随着第一阶段数据模型的逐渐成熟,基于各节点的数据可以产出“决策能力”,企业高层可以将这些“决策能力”带入业务中,结合高层积累的管理经验来验证它们的有效性,通过数据模型不断地经过验证、迭代,由模型生产出的“决策能力”趋于完善,为企业下一步智能化程度提供成熟的模型算法。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决策人可以得知:商品的合理库存水平、商品定价最合理范围、顾客最喜欢的目标商品等等;
第三阶段|智能化主导经营
当企业的数据模型经过大量数据积累及产出的“决策能力”经过成功验证后,企业的各项生产及经营环节基本可实现自动化,通过“大数据模型—决策能力—智能化执行”建立了一整套闭环的数字化经营模型,帮助企业最优化经营。
企业要如何完成数字化转型?
不同于企业的日常经营,企业内部人员对于数字化转型几乎没有经验,企业应当从专业机构引入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以及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从全局角度完成数字化转型。
拉卡拉作为商户数字化经营服务商,携手银行、SaaS等众多合作方,以数字化开放平台(o.lakala.com)为依托,为不同的行业和场景精心打造定制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并且提供一站式接入服务与全链路运营服务,因而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拉卡拉为上千万商户提供服务,覆盖汽车行业、连锁餐饮、集市业态、商超零售等57个细分领域,给予全方位的包括支付、收款、对账、订单、报表、营销等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支撑。